近來,我國政府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建設“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”社會的國民經濟指導方針后,由于流量測量涉及物流的計量,在生產中它是重要的信息源頭;在管理上它是效益考核、節能、環保科學評價的依據。無可置疑,在以上方面它都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,倍受關注。
流量是一個推導量,影響它的因素較多,如:流體的物性、流體流動的特性、現場環境、工藝的要求、安裝、維護、經濟性……等。企圖用一種儀表滿足上述一切要求是不可能的。所以相應的儀表原理達十多種,類型近200多,每一種儀表都有其優缺點,只可能在某個特定領域中發揮作用,儀表各盡所能,用戶各取所需,尚沒有一種儀表可以獨占鰲頭,取代其他一切儀表。
本人就流量儀表的發展趨勢、熱點發表一些看法。浮光掠影,供大家參考。
一 發展趨勢
據專業網評估報告顯示,流量儀表的銷售額從2002年的31億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35億美元,年增長率仍達2.6%。其中傳統儀表(節流、容積、渦輪、轉子等)為負增長-2.2%,2002年16.43億,占總流量儀表的53%;2007年15.05億,占43%,而新型儀表(電磁、超聲、科氏等)年增長率約6.2%,2002年14.57億,占47%;2007年增為20.19億,占57%。其中:
年增長率 2002年 2007年
電磁 1.92% 5.9億 6.49億
超聲 10.4% 3.73億 6.12億
科氏 6.9% 3.72億 5.19億
上述評估認為傳統儀表總的發展呈下降趨勢,但也并非“一聲令下,煙消云散”。以孔板為例,它具有可干標及承受惡劣工況等優勢,數十年來其他儀表無法取代,已裝機容量十分龐大。也有專業人士認為,市場趨勢雖向新型流量計轉變,但傳統儀表的安裝基數很大,取代將是一個很長的過程。
據某市場評估集團調查顯示,流量儀表2017年 市場排序為:電磁、質量、節流、渦輪、孔板、科氏、容積、渦街、超聲、均速管、皮托管、文丘利、噴嘴、熱式、環孔、堰、彎管、激光等,但這個分類不合理,許多儀表(劃下橫線)均應算為節流,這樣來看,節流從數量上應占市場 位。由于節流裝置一般較為笨重,技術含量不高,國外廠商基本未涉足中國市場,我國工程中所用節流裝置仍主要選用國內產品,據中國儀器儀表協會估計,傳統節流裝置年銷售量為20萬臺以上,約6億元人民幣。
渦輪流量計在國外多用于測氣體及粘度較小的液體,評估顯示,從2002~2007年CAGR為-3.2%,由2012年銷售額的4.1億美元降至2017年的3.48億,專家認為:超聲的增長勢頭雖然咄咄逼人,而渦輪也較準確,與超聲相比,價格便宜得多,而量程比為10:1,大于差壓式3倍多,在商業計量、貿易結算上仍有獨特優勢。我國年銷售量估計約2萬臺。容積式流量計非速度型儀表,無直管段要求是其特點,準確度可達 /-0.5%以上,但較笨重,口徑一般在200毫米以下,近五年CAGR為-2.7%,由2002年銷售量的5.2億美元降至2007年的4.52億美元。我國油品計量多采用這種儀表,如各加油站用的加油機,國內年銷售量估計為5萬臺。
二 熱點
1. 電磁流量計
根據法拉弟電磁感應定律,即當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力線時,將在兩端產生感應電動勢,其大小與流速成正比,據此可測流量值。電磁流量計 的優點是管道中無任何阻力件,可測液固兩相流、紙漿、礦漿、煤漿等,幾乎沒有壓損,對直管段要求較小(上10D,下3D), 度可達 /-0.5%。測量范圍可達50:1,口徑可大至3米。市場銷售臺數雖未必超過差壓式,但其銷售額居流量儀表市場魁首已是公認的事實。
各國 自動化儀表公司,如ABB、西門子、Krohne、橫河等,我國的幾家大儀表廠,如開封、威爾泰、光華、川儀都將它做為主導產品,可惜均引進國外ABB技術,基本上沒有自己創新的品牌。而名聲不大的浙江大河開發了自主產權的PMF-CF型電容式電磁流量計,其特點可測電導率低至0.01us/cm的液體(通用儀表需大于5us/cm)。
電磁流量計雖有許多優點,但在國外市場已近飽和,CAGR已低至1.92%。而據ARC公司評估,由于中國近年來加大在水處理、礦業、造紙、制藥等行業的投資力度,電磁流量計國內的CAGR將達到10.7%,預計2008年為0.77億美元。
2. 超聲流量計
根據超聲波在管道中傳播時,順流向聲波速度增大、逆向減小原理,測得時差大小即可知流體流速推算流量。由于氣體的聲阻大于液體,氣體超聲波流量計難度大于液體,據美國GE公司介紹接受反射回來的信息能量僅為發射的萬分之一,而時差僅10-9~10-12s。近年來由于在能源結構中,天然氣的比重日益加大、超聲氣體流量計準確度可達 /-0.5%以上,量程比為幾十比一,口徑可大至2m以上,是天然氣商務計量、貿易結算很理想的流量計,我國西氣東輸工程較重要的貿易結算采用了幾十臺。
目前國外公司Instromet(荷)、GE、Emerson、Controlotron(美)、Krohne(德)、昌民(韓)均有產品;我國在1985年即開始研制曾有樣機進行了試驗,目前上海寶音、維思、唐山美倫、天津億環、北京昌民(合資),均稱已有產品,但據了解在現場應用中仍有不足之處,有待改進。
外夾式流量計因便于裝卸、維護,頗受用戶青睞,GE 流量專家表示,過去因超聲波穿過管壁能量損失及折射角等問題,使其難以問世,現美國Controlotron采用了寬束技術(Wide Beam TM),使難題得以解決并已可提供1010GC、1010GCS系列外夾式產品,但管道內氣體壓力不得小于60Psig(約4.22kg/cm2)。而GE公司采用了關聯標記法(Correlation Method)突破了這一限制推出的CTF878外夾式氣體超聲波流量計(圖1),可以測大氣、壓縮氣體等。它可無需在管道開孔就可應用于有腐蝕性、有毒、高純、無菌等氣體的流量測量。
3. 科氏流量計
原理是當質量m以速度v在一個旋轉體系中運動時,在質量m上將作用有向心力及切向的哥氏力,其大小取決質量m及流速v,如測得科氏力即可知質量流量。為測科氏力,需激勵管道產生振動,體積十分龐大。口徑僅0.2米,高度即達2米,因而口徑難以超過0.25米,而 度可高達 /-0.5%以上,且可以直接測量質量流量及密度,使用戶不僅可獲知流體的容積而且可了解其組成,特別適用于化學流程工業。其次,維護成本極低,使用多年可無需重新校驗,無直管段長度要求。這些優點令其成為頗具發展潛力的流量儀表。國外廠家有美國的MicroMotion(Emerson)、德國Krohne,我國有山西太行、浙江樂清-----等(圖2)。
由于技術的發展,科氏流量計的應用領域已從測油品、液體礦漿擴展到氣體。美國燃氣協會(AGA)認為科氏很適合測天然氣,特別是壓縮天然氣加氣站的商務計量,由于天然氣在能源中的比重加大,為科氏在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。據ARC公司評估,近幾年國際市場科氏會大幅增長,2007年銷售額將達6.27億美元,CAGR達7.6%,僅次于超聲。
在計量上,科氏與超聲在口徑上有較大的互補性,科氏常用口徑為2寸左右,占90%,通常 口徑到6寸(150mm);而超聲不適用于較小的管徑。由于科氏價格較貴(在相同口徑下為電磁的10倍)。我國多用容積式或渦輪代替,但維修、定期校驗量較大,只要價格適當,在我國的市場潛力還是較大的。
4. 兩相流量計
為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,采取管道輸送口在現代工業運輸中得到廣泛應用,兩相流的流量測量日益迫切有待解決。
(1)液固兩相
電磁流量計已成功解決含有纖維、固體的液體流量,如礦漿、煤漿、貨漿、泥漿、污水等等,無須絮述。
(2)氣固兩相
由于氣流中固體的沖刷、磨削,只能采取非接觸式,我國蘭州同位素研究所曾用同位素解決這一課題,但涉及環保等問題已很少采用。目前德國SWR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微波氣固兩相流量計,較成功用于各種現場,可惜價格較貴。
圖3
其原理(圖3)當安裝在管道上的傳感器發射的微波束,穿過管道中的氣固兩相流,固體物流將吸收部分微波能量,通過測反射回來所削弱的微波能量可知固體流量。據SWR公司稱可測固體顆粒自1ns至1cm,流量可大至每小時數百噸, 度 /-2~5%,安裝簡便,僅在管道上鉆約20mm圓孔,焊上接頭即可。
(3)氣液兩相
我國早于20多年前已從事此課題研究,天大、浙大、西安交大均有試驗室研制,但至今仍未有產品推向市場,由于天然氣開采特別是海上平臺,難以采用笨重、龐大的分離器,迫切期待提供氣液兩相流量計,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用2臺不同型號的差壓流量計,串聯測量,從2個讀數來解流體中氣液的容積比。我國克拉氣田購買了一臺14"英國Solartron公司提供的MK1型濕氣兩相流量計,報價14.4萬英磅,約230萬元人民幣,國內廠商估計生產成本不過數萬元。
基于傳熱正比于流速的原理,通過測熱源溫度變化測量流量的儀表主要有2種型式:(1)熱分布式,熱源處于管道外壁,管徑較小,外徑4~25毫米,最小流量可測0.3升/小時、多用于測微小流量;(2)浸入式(插入式)。熱源處于管道內,與流體直接接觸,多用大管道氣體流量測量,近幾年倍受關注。從多國儀器儀表展覽會參展來看,2001年僅3家,2005年已達19家。這種儀表的優點是直接可測質量流量,靈敏度高,測氣體流速可低至1m/s,彌補了差壓式無法測低速的不足,且不易堵塞。它的應用領域廣闊,如取暖、環保、流程工業中低速、常溫氣體流量測量。不足是準確度受流體組分影響,流體溫度不宜超過200℃;熱源會影響周圍溫度場,響應速度達1s,不適用于工控系統。而最近了解到美國矽翔科技公司(Siago .Ltd)推出的一種以MEMS芯片做熱敏元件的插入式熱式流量計,改善了它的性能,這種MEMS芯片僅4×2mm,上刻有微熱源、上下游溫度檢測件。通過測氣體流過芯片的溫度場變化來了解流速大小以推算流量,由于熱源極小不致影響管道中的溫度場,也將響應時間提高到了0.1s,改善了調節品質也可用于工控系統。